摘要:水泥厂拆除事故引起广泛关注,化工技术专家在拆除过程中是否能够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?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,包括:拆除前的检查与采取应对措施、拆除过程中的监控与管理、工人培训及防护用品配置、危废的处理与管理、新技术的运用。同时介绍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案例,说明了化工技术专家可通过使用新技术来预防事故的发生。
1、拆除前的检查与采取应对措施
在拆除工作前,应对工艺设备、管道、容器和场地进行详细的检查,除清理易燃易爆杂物和危险化学品以外,必须对所有工艺设备和管道进行系统检查,核查是否存在破损、细微泄露和隐患,以及有无泄漏液体。拆除工作前的泄漏问题十分重要,必须很好地进行漏捕与清洗工作。必须采用安全防范措施,比如对可能引起事故的设备和管道要进行包覆,或者做好密闭防护措施。此外,要根据拆卸的需要清单,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,比如应该使用吊车等工具来拆卸大件设备。此外,还需牢固地修建临时工区,应严禁有烟火及火种的使用,以保证工作安全。
对于建筑物和套管的拆除,在拆卸前要检查被拆除的部位是否与其他部位存在联动纽带,那么需要采取逐级拆卸的方式。对于拆除工作中的各种需要热切割的管路、锅炉以及组件,使用不动火的水刀切割拆除技术,也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。 此外,为了尽可能地恶化危险状态,应当在拆除工作进程中加强监督。
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,拆除前清洗置换,设备回收,污泥减量化,废液处理,油罐拆除,危废处理,环保施工。
2、拆除过程中的监控与管理
在拆除过程中,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防火、预防爆炸和解毒化学品等标准操作程序,并配备专业人员对拆除工作进行全程监管。所有参与拆除工作的班组成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,了解拆除工作中的风险与安全系数,掌握灾难控制原则和操作技术,如何应急救援,以及如何保持自身的安全和健康。此外,班组成员也需要具备安全防护用品,比如呼吸器、防护服、头盔、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等,并要进行更换和检查。
在拆除过程中,还需要设置工作标志和区域隔离措施,确保不干扰工程的正常运行。同时,应定期对现场进行检查和监控,以检测是否存在任何漏洞,并进行必要的调整。
3、工人培训及防护用品配置
在进行拆除工作之前,需要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培训,使其充分了解拆除工作的特点、风险和防范措施。在培训过程中,工人应重点掌握危险化学品、气溶胶、尘埃、噪声以及危险地势等安全知识。除此之外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,比如掌握心肺复苏术、液体和气体中毒救治以及紧急难产和安全撤退等知识,以防万一。
在防护用品方面,必须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护用品,比如防护手套、防护服、呼吸器、防护眼镜和防具等。工作人员需要全程佩戴防护用品,并定期更换和检查。
4、危废的处理与管理
在拆除工作结束后,必须对产生的危废进行处理,以保证其安全性和环保性。首先,必须将废料进行分类、称重,并按照要求进行包装。进一步,必须采取安全的方式将废物运送到负责处理的机构。在运输过程中,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,防止废物流失和二次污染发生。最后,要注意对危废的标记、贴标和记录信息等必要的工作。
针对废液处理问题,对于水泥厂的废液,必须进行综合管理处理,重点控制浓度、溶度和可溶肥料等问题。对于废弃堆肥,应采取适当的措施,如旋流分离、沉降,维持固体的含油量与水的质量比例。在即将处理的废弃物中,必须加强对化学成分、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元素的检测和分析,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。
5、新技术的运用
在拆除工作中,工程技术专家必须灵活运用新的安全技术,应充分考虑采用新工艺。如不动火的水刀切割拆除技术应用,可使拆除工作更具安全性,同时对被拆卸设备、管道和机器人读码等安全要求较高的零部件,也能做到精度要求。与动力米技术相比,其效率也更高、更加环保,具有显著的优势。
综上所述,化工技术专家在水泥厂拆除事故中的作用是重要的,通过做好现场安全防护,及时发现和弥补风险,提高职工技能和意识,综合运用新技术,可以显著地提高拆除过程中的安全系数,减少事故的发生。